- 深圳常住人口登记卡是户口本吗?
- 深圳2020年拟新增户籍人口50万,审批类迁户控制在16.5万人内。人才大战升级了吗?
- 深圳2020年拟新增户籍人口50万,审批类迁户控制在16.5万人内。人才大战升级了吗?
深圳常住人口登记卡是户口本吗?
常住人口登记卡不是户口本 。 1、集体户口叫人口登记卡,居民户口叫人口登记表。集体户不同于居民户口。不能与本市的居民户相互迁移。如果离开单位,户口必须转移,如果回外省市,也必须迁回。严格的说是一个介于临时户口与常住居民户口中间的特殊户口。其享有的政策与普通居民一样,但在迁移上受到限制。
2、集体户口没有户口簿,只有户口卡,一般由工作单位或户口挂靠的人才交流中心保管。集体户人员结婚或上社保时,需要向保管方借取户口卡。
3、集体户口,暂时还不具备单独立户条件,或者暂时还没有办理单独立户手续的居民,其户籍关系挂靠在某一个集体户头上的居民户口。
深圳2020年拟新增户籍人口50万,审批类迁户控制在16.5万人内。人才大战升级了吗?
一个城市的常住人口需要与当地***的相关部门的配置匹配,如医疗、交通出行、住房、学校、安全保障、生活服务……都要跟上,否则,人是来了,其他无法满足最基本的需求,生活质量不如之前、家庭方方面面需要花更多金钱和精力来处理,后悔蛮怨充斥心中,反而不好……,所以,***的量力而行,适当收紧入户,我认为应该是保障生活水准,不是人才大战的问题,是保障民生的事
前两跟同事聊起此事,他刚刚办了积分入户。19年下半年未办成,20年初办好了。应该是19年就设置了人数限制。而且不能挂靠人才市场,只能是自住房,亲戚或者公司挂靠。
未来应该会收紧,大家早点办理
人才大战有没有升级?看当地***制订的入户门槛,但能不能吸引到人才,就要看城市本身是否具有吸引力。
深圳前四十年纯靠***输入,积累了丰厚的实业资本,现在觉得实业太辛苦走捷径更能赚钱还省力,现在弃实业走金融、房地产等轻资产路子,那么对于人才需求数量和类型等方面就会下降,城市经济呈现单一发展,抗风险低。
市场效应是以传递形式表现,产业搬迁———减少流动人口———减少各种日常消费———第三产业发展减缓———房地产需求下降———金融业向外发展与其它省份金融业争夺该省内业务,现在深圳实行减少流动人口,已经颇有成效,各种日常消费缩减局面也会慢慢显现,对于人才吸引力是较大打击,年轻的新人才进不了,来了留不住,深圳老人才携技术人脉产业出走的局面会不断在深圳上演。
深圳2020年拟新增户籍人口50万,审批类迁户控制在16.5万人内。人才大战升级了吗?
深圳近年来增速虽然很快,但是和上海北京在医疗、教育、以及住房上的差距还是很大的,这是深圳的弱势,和上海北京相比,深圳的经济实力最弱,整个怎么判断?其实看看三地的存款就知道了,截止2018年末,北京人均存款15万元,上海人均存款12万元,而深圳的人均存款是10.6万元,不及广州的11万元。
从存款的角度是很能反应各个城市的居民经济实力的,深圳的人均存款在四个一线城市当中是最弱的,但是全国的商品的消费价格基本是一致的,比如汽车,在全国各地的价格基本是一样的,比如家电、家居在全国的价格也是一样的。换句话说,同样的一元人民币在各个城市能够消费的商品数量是一样的。
那么生活和生产的成本差异在哪些地方?答案是教育、医疗、和住房,教育和医疗深圳和北京、上海、广州的差距是很明显的,这是深圳的短板,要人口长期留存下来,这个短板是需要补齐的。
而另一个就是住房,深圳的房价目前已经快接近北京的水平了,超过了上海和广州,而在3年前,深圳的房价还要比上海和北京低一些,而在5年前,深圳的房价比上海、北京低不少,深圳反而是成为了房价上涨最快的一线城市,也成为了目前房价第二高的城市,这对深圳的竞争力是有重大的负面作用的。住房成本的居高不下,而医疗和教育又跟不上,这对深圳的竞争力是不利的。
深圳2019年的GDP增速预计为7%,2018年是7.6%,2017年是8.8%,2016年是9%,所以,深圳的GDP增速下滑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再看2019年各个季度的增速,一季度是7.6%,上半年的增速是7.4%,前三季度是6.6%的增速,当然,这中间是有一些GDP统计的算法调整,但是总体来看,是每个季度逐月递减的,第一季度有7.6%的增速,而全年的增速是7%,第四个季度是肯定跌破了7%的,而深圳市对2020年的GDP增速也下调到了6.5%。
深圳要还想保持竞争力,那么必须在住房上面下大功夫,深圳也确实有这样的***,要增加土地供应,增加住宅的供应,同时增加在医疗、教育的支出,预计2020年教育和医疗的支出要分别增长16%和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