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特色学校,不是985高校而胜似985?
你讲的这些特色学校还是有的,像一些一流211学校中的特色学校很多入取分数都超过985学校的,甚至超过很多985学校,比如北邮,华北电力,南航,南理,上财,中南财经政法等。
985、211把大学分为三六九等,其实这中间的少数学校并不具备985、211实力,纯属国家为了平衡地区差异而照顾。
有一些学校,虽然由于某些原因没能进入985、211名单,但是其实力并不弱,好些学校很有特色,在某些领域实力首屈一指,同行业领先,比如南京审计大学的审计学,西南政法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大气科学,重庆邮电大学的通信工程。
医学类院校更是有好多实力派高校如首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其他双非院校中比较出色的高校还有昆明理工大学、深圳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燕山大学、江苏大学等。
肯定是有的,前面很多老师已经从各个专业领域介绍了很多好学校,我们接下来再从考公务员的比例上推荐几所名气不大实力不小的学校。
第一:国际关系学院
是不是一看名字就很厉害的样子,简称“国关”,地处北京市西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为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是以外语、国际问题为教学科研的全国重点大学,每年的毕业生基本上就是进入保密部门工作,所以很多人对于该院校并不了解。
其实该校的背景实力强,对于考生的政审特别严格。毕业之后的就业质量很不错,大部分的毕业生都是能够进入保密机构工作。如果选择考研的同学,若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毕业后就业就能进入国家机关、央企、外企。
二、外交学院
是一所培养一流外交外事人才的小规模、高层次、特色鲜明的外交部唯一直属全国重点大学,设有研究生院,被誉为“中国外交官的摇篮”。(如果您没有办法想象外交官的风***,请自行回顾一下《亲爱的外交官》)
一说起好大学,无非是清北复交,或者985,211,剩下的大学在外人眼里好像就都是不入流的大学一样。其实非985非211,也有非常多优秀的大学呢。这些学校专业强,有的专业基本是业内公认,出来的学生,也都是找工作基本扮演被抢着要的那一批,高学历在手,还怕敲不开一所企业的大门?
如果小编当年能考上这几所大学,那我走路都要横着走!
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跟其他学校相比,这所大学可以说是小伙子了,不过由于是社科院主管,师资力量和综合实力那是杠杠的!随便在校园里走着,碰到的一个老师可能就是长江学者、科学院院士,学习氛围感觉就是满满的老教授风啊,是小编醉醉向往的气氛!社科大的文科类专业,比如汉语言和政治学等学科,基本就代表着一流水平,和北大相比也不遑多让!
而且大家想想,大名鼎鼎的社科院!近水楼台什么的,别的还用小编多说吗?
2、中央美术学院
央美虽然听起来只是一所“学院”,也并没有入选985,但是大名是被美术业界所熟知的,重点专业美术学、中国画等专业在国内拥有绝对的权威好吗?加上本身能考上央美的学生本身就不错,再加上四年的学习深造,论专业能力基本华山论剑水准了吧!
其实前几年故宫修文物热播的时候,很多人都表示想去故宫学习修文物,里面就明确说了招小徒弟要央美的呢!小编实名羡慕!
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二外是由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创建的!也是我国旅游界的最高学府。不是985,胜似985!在山东的录取分数线一直在620左右,这个分数线也基本和985持平。
1、中国科学院大学
在很多全球类的高校排行榜上,国科大名次甚至是高于清北的,尤其科研类专业,于国内几乎是无敌的存在。国科大早年只有研究生院,而且代表着国内最高水平。是近些年来才有了本科层次的招生,并且生源质量足以对标清北。
2、外交学院。
被誉为外交官的摇篮,由于学科针对性很强,因此在一些综合排名方面几乎看不到身影。而这类几乎对点输送人才的院校也不屑于参与什么排名。在这个领域当中,外院几乎没有对手。是一个没有985头衔的顶尖学府。
3、北京协和医学院
既不是985,也不是211,名字还是学院,听起来远不如中国医科大学的名字那么威武霸气。然而协和医学院才是我国医科大学当中的No.1,在所有医科大学分级排名当中独居第一档,其教学、生源、临床都代表着国内最顶尖水准,而且是遥遥领先。
其他还有十几所双非院校也有着很强的实力,比如江苏大学、燕山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宁波大学、河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等都是实力堪比211,排名甚至高于很多211,但是跟上述三校在绝对领域实力方面还有明显差距。
学区房制度在未来会不会改进?你觉得会如何改进?
现今,学区房已经成为孩子上名校的硬件产品 许多家庭砸锅卖铁购置学区房 就为了让孩子能接受相对好的教育 家长们背负巨大的生活负担 省吃俭用、疲于奔命、 没日没夜的忙碌、高额的还贷压力··· 一所学区房几乎耗尽了一家人的生活品质。中国的学区房本质上是一种伪学区房,其供给侧和需求侧从未构成契约关系和利益共享机制,价格体系十分脆弱,政策稍有风吹草动就有价值归零的风险。如果过度炒作,就和庞氏***无异了。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深圳龙岗区部分小区不再享有对口直升的权利,有媒体还专门撰写了学区房保卫战的专题报道。四月中旬,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发布了关于做好龙岗区2019年度义务教育阶段新生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到今年将全面按照学校招生***人数,家长填报志愿顺序和学区积分高低顺序录取录满为止。学区积分制度的实施,意味着部分小区不再享有对口直升的权利,所以买学区房之前一定要意识到对口直升的中学,到时候可能不够用。
为什么学区房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一线城市的人口增长强劲,生源增长太快,学位紧张也就在所难免了。广州,北京,上海也都先后实施多校划片的入学政策。二线城市也会在不远的将来推行实施。根本的原因还是利益传导机制出了问题。 ***设一下,如果名校是一个市场主体,当供求关系越来越紧缺,使学校的理性选择是增加投资,扩大校区招收更多的学生,赚更多的钱,问题就在这里。公办学校的财政拨款和教师工资基本是固定的和招生数量,教学质量没有必然关系。没有利益,哪有什么动力去服务更多的客群。
在这种利益机制下,学校的招生***永远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而不是家长需求来制定的。那些人学区房买的再贵再辛苦,有没有给学校添一张板凳给老师涨一毛钱工资。凭什么要求学校保证你对口直升的权利呢?对买学区房的人来说,似乎这笔交易存在着某种承诺或者契约,觉得只要买到这个地段的房子就能上他对应的学校。但有几个人想过这个契约是没有任何保障的。学区房买家和学校之间从未构成任何合同关系。这就是学区房政策风险不可控的根本原因,所以根本的问题就在于学区房和名校根本就不是同一个利益主体。学校兢兢业业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品牌美誉度。最后的结果是,学区房的买家赚取了巨大的利益,那么,凭什么让学校无偿守护购房者的利益,要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其实也简单,那就是让学校和家长成为一个利益主体,互惠互利。 从国际经验来看,有两个解决办法,第一个办法是收房产税,把这个税专款专用,给对口的学校上钱给优秀的教师涨工资,这样的学校才会关心用户体验,才会和学区房买家建立真正的契约关系。买这样的学区房,每多花一元钱,其中就有几毛钱用到老师的工资上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值得托付的学区房。中国很快就要收房产税了,也可以学习欧美的做法。另一个办法就是私立教育了,谁使用谁付费,付费越高?师资越好私立教育每多花一笔钱都会体现到产品和服务上,确定感十足。事实上,在很多国家第一流的教育往往都是私立学校提供的,[_a***_]学校只能供应基础的普通教育,于是富人上私立学校,普通人上公立学校。使用谁付费,付费越高?师资月号私立教育每多花一笔钱都会体现到产品和服务上,确定感十足。事实上,在很多国家第一流的教育往往都是私立学校提供的,公立学校只能供应基础的普通教育,于是富人上私立学校,普通人上公立学校。当然了,私立学校的费用也不是一般人能承担得起的。就分析到这,个人见解,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帮到你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