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死,台湾媒体继茶叶蛋和榨菜之后,又说我们要吃田鼠,他们怎么这么无知?
个人经验:当你遇到一个傻x的时候 千万不要试图去挽救他,教诲他,说服他,你应该让他继续傻x下去,并且努力培养成一个大傻x[微笑]为他人提供欢乐和笑料。
毕竟时机成熟后 收拾一个大傻x比一个正常人轻松的多[看][看]
台媒不是真的无知,而是装无知。台湾省也是连通网络的,很多新闻的真伪只要查下就可以知道,然而他们不是懒,而是传播大陆的***新闻可以获利。
台湾省节目评论员李正皓在某节目中语出惊人,“大陆没有肉没有粮,现在去课澳洲牛肉和大麦的税,大陆缺乏蛋白质到要去吃田鼠。”一旁的主持人大吃一惊,连称“会这样吗,你不要吓人”。众所周知,我们对澳大利亚提高关税,并不是因为粮食和肉质缺乏,而是大国博弈的操作手段,不过这是对牛弹琴,格局太小的人怎会理解。
台湾省的媒体大多数是私人办的,一切以盈利为目的,只有一些哗众取宠的观点,才能获得收视率,赢得广告主的广告投放。而且台湾省内几乎没有国际新闻,都是以社会新闻,***新闻,政论节目为主,素材来来去去都是这几样。而市场小,行业的竞争力又大,台媒为了获取流量,只能往标新立异上靠。这也是为何台媒会出现吃不起茶叶蛋和榨菜的梗,而且自从榨菜哥黄世聪火了之后,这类题材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不排除以后还有更多类似吃田鼠的耸人听闻的题材。
岛内的媒体还流行名嘴文化,所谓的名嘴就相是谈话节目的角儿。只要有名嘴的出现,收视率就稳了一半。这些名嘴的唯一本事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以此换取电视台的通告费。而要想快速成为名嘴,唯一的途径就是要争议性,也就是言论能引发观众的情绪和讨论。而这些言论往往是有攻击性或者夸大性,甚至是胡编乱造的脑补,这就造成很多没节操的名嘴出现。
有需求就有供给,这种题材经久不衰,证明还是有观众看的。台湾省在上世纪还是亚洲四小龙之一,随着台湾省的产业链搬到大陆后,台湾省已经开始衰落,人才也在不断流失,只靠台积电,台塑,台电等苦苦支撑。由于经济不景气,台湾省年轻人的月薪十年徘徊在22K(约4700元人民币),而现在的台北市和大陆城市相比,最多勉强只能算上三线城市。但是台湾省很多人是不会接受这一现实的。而很多台湾人还停留在大陆还是一穷二白的印象中。如果台媒客观报道大陆的现状,岛内观众的自尊心还是接受不了,正所谓人比人气死人,这会造成心理上的相对剥夺感。
而且台湾省内的绝大多数媒体自律性相当的差,不经证实的新闻,台媒在报导时,可以脸不红心不跳地一本正经胡说八道。只要能提高收视率或者纸媒的销售量,都可以卜折手断。他们会将此称为节目效果,而且岛内观众对平淡无奇的节目提不起兴趣,台媒制造的节目若没人看,就收不回节目成本,这就造成了台媒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岛内有营养的节目是凤毛麟角。最后受到影响的还是台湾省的观众,这种节目看得越多,智商会越来越低,更加坐井观天看不到世界的变化。
对于这种新闻,不能太认真,认真你就输了。我们不必去较真,为那些名嘴送茶叶蛋,送榨菜大可不必,不能让名嘴既得了名,得了利,还想骗我们的榨菜。换个角度看,就是这些台媒充当了战略忽悠局的角色,也算是功德一件了,就让台媒继续忽悠,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只要岛内的观众开心就好,而我们也更开心,这可比看春晚小品还逗。
怎么说呢!首先感觉他们有些井底之蛙,夜郎自大。反思他们借媒体之口故意抹黑大陆,让台湾民众误解大陆有多么不好,从而对祖国的统一制造障碍。话说回来这么嘴炮就是吃这碗饭的,也是他们刷存在感生存需要,从茶叶蛋开始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满嘴跑火车可以看出来,他们似乎看到了胡言乱语的乱说是刷人气 刷知名度 刷存在感的捷径。个人拙见不代表任何。
我决不相信这是无知、仅一沟之隔的两地、可以决断地说、此小子对大陆了如指掌、一个人的心黑了、这个人变成了不讲事实的***、可以捏造说谎、此小子就是一类标准黑了心的人、评论他真的不值得消耗时光、
因为***当局***取的一系列措施,让台湾当地民众了解大陆的渠道变得十分有限,一些了解大陆的人基本都是道听途说,而告诉他们的人也许也是听别人说或者是来过大陆某些二三线城市,一传十十传百,最后就不像样子了,台湾不了解我们,就像我们不了解台湾是一个样子的。也许这些台湾媒体所说的仅仅是为了节目效果或者提高媒体知名度而造的噱头而已,我们把他们当做一个笑话笑笑就行了。